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

青少年互联网大会搭建平台提升青少年数字能力

时间:2022-07-11 来源:

7月10日上午,以“互联网科技创新与青少年数字能力提升”为主题的首届青少年互联网大会平行论坛三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腾讯微信联合发起的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全球创新挑战赛正式启动。此次分设全国和海外两大赛区,分小学组和中学组两个组别。大赛组委会介绍,本届赛事总奖金高达20万元,优秀参赛队伍将有机会到科技公司参观、实习,另外,还有机会参加大赛组委会举办的人工智能峰会。

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齐聚一堂,围绕“互联网科技创新与青少年数字能力提升”这一主题,共同探讨互联网科技的创新发展和青少年数字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助推青少年数字素养提升,更好地共享互联网科技创新的发展红利。

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校友总会副会长陈光巨在致辞表示,对于数字化时代的原住民青少年来说,在享受互联网利好的同时,快速变化的数字世界也给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希望在人工智能、系统科学、传播学等学科交叉引领下,北京师范大学能够成为未来青少年与互联网研究的高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在会上发表了主题为《培养青少年成为数字文明的推进者》的演讲,提出青少年是数字文明的创建者,需要引导教育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尤其是获取分析、判断评价信息的能力,从根本上预防未成年人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人类要和互联网技术协调进化,推动技术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数字文明包含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科技是生产力,人文主义提供了德判断和价值观,要教会青少年在互联网上独立思考、阅读和批判能力,去理解互联网世界和自我的关系,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腾讯微信团队表示,人工智能的核心要义是创造力,而掌握编程则意味着青少年成为信息技术的主导者,通过多元化的模式共同探索青少年创新素质的提高,是互联网企业必须重视和推进的任务。

大会启动了首届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全球创新挑战赛。大赛旨在为国内外青少年提供一个富有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实践平台。青少年科技创新代表为大会展示了过往赛事中相关的人工智能编程综合创作作品。

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主任郑浩峻发表了《科普工作视阈下如何提升青少年数字能力》的主题演讲,他提出,网络科普是青少年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开展青少年科普的重要平台,在互联网事业中,如何在心理和生理上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和综合能力,还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对于如何在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同时遏制网络成瘾,腾讯微信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斌表示,不应对青少年使用互联网以保护之名一味禁止,互联网工具对青少年来说有很多创新使用的空间,应该保护与创新两手抓。“作为未成年人接入成年世界可能选择的首个社交软件,微信应更加注重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开发,促进青少年与成人世界形成良性沟通。”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董艳从教育技术的视角,提出了智能世代(Alpha世代)的创想,结合双减政策分析互联网教育的未来走向。面对未来,每个青少年面对着三个世界——真实的客观外在环境、不断丰富的互联网符号世界以及更加需要呵护的心智世界。互联网对于如何开启教学第一步,吸引学生到学习中去提供了非常好的情境创设工具。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副教授 Marcus Carter分享了《青少年数字媒体能力与VR AR新科技》主题演讲,介绍了自己的一个关注VR的虚拟现实建构力对现实感(Presence)的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VR技术可以帮助治疗动物恐惧症,因为VR可以提供一个类似于人类在真实世界中接触动物的环境。

随后,大会进行了两场圆桌研讨,第一场圆桌会谈对话主题为“创新——青少年数字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周敏教授主持。论坛嘉宾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李朱峰表示,目前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生产工具和创新创作的方式都发生很大变化,人工智能素养和人工智能导向能力有助于青少年未来在人工智能设备中形成更好的创造和发明,需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未来媒体技术,让人工智能教育落地,让青少年更便捷、更直接、更系统地接受人工智能教育和实践培养;中国科协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总体组组长于春表示,科协在信息化方面努力贴近少年儿童,从培训体系、竞赛体系、公共科普体系加大资源投入,在信息化、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把科普、科创、智慧以及人才成长的体系和资源打通是重点;腾讯微信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肖宾表示,腾讯公司坚持科技向善,也启动了绿苗计划、知识星光等一系列线上线下公益活动,也是希望在充满未知的互联网世界用善意给大家点亮星星之灯,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尽互联网平台应尽的责任。

第二场圆桌对话主题为“共生——青少年网络素养生态体系构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李倩主持。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所副所长刘萱表示,科学文化素养提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是一种文化塑造,是激发民族和国家持久创新的内生动力,向善是我们美好的追求,是互联网治理的底层逻辑。北京师范大学孙洪涛希望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甄别数据、应用数据,使其成为青少年理解智能时代的一把钥匙,在认识到数据价值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数据的边界所在;华为 TECH4ALL 数字包容教育领域总监崔洋洋表示,华为希望更好地发挥技术能力、让华为应用平台与教育层层结合,帮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文珺认为,如果互联网-家庭-学校可以系统性地发挥作用,可以大大减少青少年依赖网络满足需要的动机,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引向更积极的方向;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副校长冯艳杰分享了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实践,她表示,让网络素养通过学校课程渗入到学生的思维中去,可以预防青少年网络侵害,提升青少年网络技能、同时让青少年在互联网上自我发展,希望高校有更多前沿的项目可以渗透到基础教育中去,让青少年群体走在问题的前面。

(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大会组委会供文、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