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

百位企业家联袂推荐,28年淬炼的“中国企业组织能力发展白皮书”再升级

时间:2025-09-03 来源:

2025年8月30日,来自腾讯青腾、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杨三角企业家联盟的100多位企业管理者齐集一堂。腾讯集团高级管理顾问、腾讯青腾教务长、杨三角理论创始人杨国安教授携新著《组织能力的杨三角》第3版亮相,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恒生电子联合创始人刘曙峰、古茗联合创始人戚侠等业界领袖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在AI浪潮与全球化变局下的企业生存之道。

28年理论淬炼 直指企业持续成功内核

"企业成功容易,持续成功很难。"杨国安教授的开场白道破商业世界的残酷真相。自1997年首次提出杨三角理论以来,这套框架历经实体经济、移动互联到智能创新时代的三次迭代。新版本特别强化了"战略×组织能力=持续成功"的核心公式,并首次系统融入AI时代的组织能力进化方法论。

(腾讯集团高级管理顾问、腾讯青腾教务长、杨三角理论创始人杨国安教授)

杨国安表示,战略的制定需紧扣三大关键:洞察并拥抱外部重要趋势、高效运用机遇、动态调整资源与能力。

在他看来,中国企业经营环境正面对"中国经济发展周期、全球技术发展周期、顺vs逆全球化周期"共振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

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杨国安认为,短期求生存、长期求发展,以长期确定性倒推短期不确定。

短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下来,一是聚焦强势业务,保障现金流;二是降本增效,不是一味的做减法,在减“肥肉”的同时还要锻炼肌肉。

长期还是要求发展,杨国安看到了三个观察和三个战略:一是产品很重,要关注自身的原创性,不要同质化竞争;二是科技为王,拥抱AI,要不把AI产品化,要不把产品AI化,为自己创造新的机遇;三是出海,赢得更新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

杨国安特别强调出海战略的价值:"同样产品在海外毛利常高出30%-50%。"他建议企业结合中国工程师红利与供应链优势,打造"更懂用户+敏捷创新+低成本"的出海铁三角。

杨三角:能不能、愿不愿意、允不允许

面对当前国内外的机遇与挑战,AI、出海、新业务增长都成为企业家普遍的战略重点。要想确保这些战略高效执行,而不流于战略计划,组织能力的升级和支撑至关重要。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杨三角”理论框架和工具也在不断迭代,从专注于实体经济的1.0版、互联网时代的2.0版,到近年智能创新时代的3.0版。在新书中,杨国安教授用了通俗易懂的框架来划分这三个组织框架:能不能?-公司员工能不能做出与组织能力(如创新、低成本、服务等)匹配的决策和行为;愿不愿意?-让大家每天在工作中所关心、追求和重视的事情与公司所需的组织能力匹配;允不允许?-公司为员工创造了什么便于工作的管理环境和支持政策。

其次,要打造组织能力,首先就需要CEO的承诺和投人。在杨国安看来,在高度不确定的变革期,一个CEO或董事长核心就干四件事情:一是组织架构的突破,人才设计上要完全配合战略;二是布阵,谁是主要决策人,谁是副手协作者;三是排兵,谁是领军人物;四是钱怎么分。

围绕组织能力的三大支柱——员工思维、员工治理、员工能力,杨国安提出三大建议:一是厘清“战场”,即明确接下去核心任务是什么;二是责任到人,通过任务导向来调配专业的人组建团队,提升决策与执行效率;三是责权利结合。杨国安指出,企业改革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授权。人才可以更替但不能过多干预,Owner作为直接对结果成败负责的人,企业管理者必须要给予信任。

面对AI时代的到来,杨国安提出了团队升级的几个思路,一个是人才要younger,更多重用年轻人,不单是年纪,更多是心态;二是Higher,人才标准要求更高,人才密度更高;三是Fire Faster,招人时候要慢一点,精挑细选,不适合岗位的时候要果断调整,很多企业往往是反过来的。

AI时代组织革新:1个碳基人带4个硅基人

圆桌论坛上,AI对组织能力的重塑成为焦点。杨国安提出颠覆性预判:"未来团队可能是1个碳基人带4个硅基人。"他认为企业应该鼓励员工全面自下而上应用AI来改变工作,员工变成既懂业务又懂AI人才。员工思维上,将来自驱性更重要;员工治理上会更加扁平,组织的边界更加宽。

(左起:腾讯青腾负责人刘玉龙、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杨三角理论创始人杨国安、恒生电子联合创始人刘曙峰、古茗联合创始人戚侠)

古茗联合创始人戚侠非常期待AI也能成为古茗这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AI现在已经是一个好工具,但是可能要有一段很长的路去探索。“过往门店打烊那一刻,对于门店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都是打电话向加盟商询问情况,现在可以躺在床上对话AI来实现,得到的回答相似度很高”,戚侠指出:古茗组织的复杂度由门店的扩张带来,从单店到5家店,从50家店到500家店,每个阶段都需要适配的组织架构升级。

“企业组织建设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情,是巨大投入的事情,是心力交瘁的事情。”在恒生电子联合创始人刘曙峰看来,公司跑赢竞争对手得益于“战略×组织能力”,企业要做大,就得在组织建设上面花工夫。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从宏观经济视角分析:"用长期确定性对抗短期波动至关重要。"他建议企业关注两大确定性趋势:老龄化催生的银发经济,以及AI对生产率0.15%的年均提升。"就像电力革命历经百年一样,AI赋能需要企业家持续探索应用场景。"

活动尾声,四位嘉宾以箴言寄语在场企业家:戚侠强调"找到敢闯的年轻人",刘曙峰主张"归零心态",杨国安重申"选择比努力更需要努力",刘俏则呼吁"用十年视野倒推五年规划"。对谈中,“AI”和“出海“成为多次被提及的关键词。面对AI时代下的组织革新困境,嘉宾反映企业家需具备零基思考”(Zero-Based Thinking),呼吁中国企业“看地球仪而非中国地图”,重新评估商业模式。

据悉,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组织能力的杨三角》第3版已全网发售,全书提供了应对多元商业环境的精准策略,通过标杆案例揭示了战略与组织能力协同落地的实践方法论,为企业在不确定性中实现持续增长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正如杨国安所言:"我的使命一直没变,就是希望能够赋能和陪伴企业家个人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责任编辑: